查看原文
其他

WeChat ID haishengwenhua Intro 《藏族古籍经典系列丛书》的搜集、整理和保护,喜玛拉雅文库网站建设。 若我有功德,必不堕地狱, 若吾自守护,则彼何所得? 这个颂词字面意思就是说:如果我修安忍就会有功德,则绝不会堕地狱,我修安忍守护自己的相续,对方又能得到什么呢?单从字面上讲,不一定能够完全通达颂词的含义,下面进一步详解。   首先这个颂词包含了两个问题:一个是“若我伤害彼”;第二是“彼反饶益我”,问题就是从这两层意思提出来的。第一个问题是说:既然怨敌堕地狱这件事情,我也有一部分的责任和因缘,那么我会不会受到牵连而堕地狱呢?第二个问题是:敌人帮助我修了安忍,他会不会因此而获得修安忍的功德?   针对第一个问题,寂天菩萨回答说:“若我有功德,必不堕地狱。”如果我具足功德是不会堕地狱的。那么具有什么功德呢?从事件的初、中、后分析发心、加行和后行分别是什么就很清楚了。首先在这起伤害案当中,敌人伤害我的时侯,我发了善心修持安忍,所以起心是贤善的、善妙的;之后的行为也是善法,既没有报复对方的心态,语言和行为也没有伤害对方,所以我的行为也是贤善的;结果方面,最终所得的善法也是贤善的,所以初中后都是善。既然在整个事件当中是以善心、善行和善果贯穿始终,我就是具有功德的人,因此就没有丝毫堕地狱的因缘,不会堕入地狱。既然发心、加行和结果都是善妙的,找不到丝毫的堕地狱的因缘,所以必定不会堕地狱,因此可以打消我们的疑惑。   第二个问题:怨敌帮助我们修了安忍,“消我诸多罪”,那么他会不会也获得修安忍的功德呢?回答说:“若吾自守护,则彼何所得?”结果就是他得不到。原因是什么呢?在业因果的几大原则之中有“未作不遇,已作不失”这两条。如果我在修安忍的过程当中,守护自己的相续和善根,是我自己在修善法,从缘起的规则来看是“已作不失”的。那么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善的发心和善的行为,则不可能得到任何功德,这就是“未作不遇”。因此,纵然怨敌的确是我修安忍的助缘,但是他无法获得修安忍的功德,这个方面要分辨清楚。   分析完这两个问题之后,我们可以稍作归纳:   第一是因缘的问题。如是因如是果,我在这个事件当中发了善心修持善法,这是一种贤善的因缘,得到的果就是贤善的;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发了恶心造作恶行,得到的果也就是恶的,这种因果不虚的规律在颂词当中体现得非常清楚。   第二是发心的问题。虽然对方因我堕了地狱,但是我在修安忍的时侯没有发起任何想要伤害对方的心,并且菩萨在守护自己相续的同时假如能够守护对方不堕恶趣,那么菩萨一定会如是做的,所以因为发心贤善的缘故自己不会有丝毫的过患。如果从对方的发心贤善与否来观察,虽从表面上看对方成就了我修安忍,但因为对方没有发起想要帮助我的心,而纯粹是想伤害我,对我生嗔心,他的发心就是恶心,行为也就成了恶行,因此无法获得修安忍的功德。这是第二个原因。   第三是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问题。我们从颂词当中可以获得启示,在我修安忍的过程中,对方好像的确作为助缘帮助了我,但其实只是起到间接的作用,而主要作用当然还是我自己发心修安忍,坚持圆满了功德。在怨敌堕地狱的事件当中,似乎我也有一些作用,但这也只是间接的作用,没有直接关系。我们在抉择修法的过程当中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。从颂词的字面意思来看,对方因为我堕地狱,所以我也有一份责任,是不是我也有罪业啊?我在修安忍的过程当中,怨敌也有一部分的作用,他是不是也有功德?其实真正通过分析会明白,我是没有过失的,从修安忍的角度对方也没有任何的功德。因此我们要分清楚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问题。   第四怨敌是否完全得不到利益呢?也不是一点利益都没有。虽然在我修安忍的事情上,他发的是恶心不想帮助我,所以他没有丝毫的功德。但从长远看来,他也会有利益,因为虽然他发了恶心,但是结缘的对象毕竟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,菩萨在修安忍的同时还会发愿:“我依靠他修了安忍,圆满了资粮,以后我成佛时一定要首先利益他。”   在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中有很多类似的公案:例如,慈力王[1]向五个夜叉布施血肉;忍辱仙人在遭受歌利王砍割身体时不但不嗔恨,反而对他生起大悲心并发起利他的愿。这种缘对方所发的善心是不会空耗的,所以对方能获得利益,只不过是间接的、很久远之后的利益。他和菩萨结下了得度的因缘,因为菩萨是发了殊胜菩提心的修道者,具有强大的善愿力,一定会饶益怨敌。   单独分析事件本身:怨敌从发心、加行到结果都没有发起丝毫的善心,所以无法获得什么功德;但是从愿力相续的角度,或者和菩萨结缘、菩提心结缘的层次来讲,菩萨不会放弃救度他。以前用过一个比喻:经论当中讲:和菩萨结缘就好像一旦被鳄鱼或鲨鱼咬到,它就不会松口了,同样只要和菩萨结了缘,菩萨就不会放弃你。今世利益不了你就等下一世,下一世利益不了你等再下一世……一直度你到成佛为止。菩萨的发心好像鳄鱼把人咬住怎么也不松口一样,肯定会救度你的,把你护送到菩提道上,乃至佛地为止,从这个角度来讲绝对有利益。   所以我们对这些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就比较清楚了,如果不仔细分析可能会混淆,经过梳理之后,哪部分是功德,哪部分是过失,功德和过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,菩萨利益怨敌的方式是什么样的,对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。 以善心修安忍不会遭致恶果 忍辱有六种境界,你到哪一层了? 修忍辱可不是叫你憋着 四十四招教您修忍辱 修心十德,一生受用 梦参老和尚: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【温馨提示】:精彩文章可快捷查询 对话框回复“数字”即可查看相关内容: 【01**】西藏画卷 【02**】精彩视频 【03**】精彩文章 【04**】音乐欣赏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